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车找人 > 正文
    购物车
    0

    “掩耳盗铃”成语里的养生话题

    健康中国     2017-07-18 12:37:46     浏览:2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健康中国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掩耳盗铃”成语里的养生话题


    中医宝典

    编者按

    《古今医案》曰:“耳之聪司于肾”。肾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脑,精髓充盛,髓海得养,则听觉才会灵敏。


    临床上常常把耳的听觉变化,作为推断肾气盛衰的一个标志,人到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退,故听力每多减退。


    现在“33日”为全国爱耳日,可见声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那该如何预防耳聋呢?

     

    从“掩耳盗铃”说起

     

    成语掩耳盗铃,源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淮南子》中亦有类似记载,只是“盗钟”、“盗铃”说法不一。掩住自己的耳朵以防备别人听到声音,除了傻瓜没有人会这样作,分明是自欺欺人之举。但耳能听到声音,掩住耳朵可以阻止声音的传入,这倒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典故中间接体现出的通过掩耳以达到使耳免受意外声响损害的措施是积极可行的。

     

    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外来的各种声音,通过耳膜放大20倍后使人获得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听觉。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听觉是不同的,基本规律是年龄越大,听力就越差。如人在婴幼儿时期能够听到每秒163万周波的音波,青春期的上限则降到2万周波了,40岁时又降到1.2万周波,50岁之后就更低了。

     

    耳聋的病因

     

    耳聋,以人的听力部分或全部丧失为标记,是最严重的耳病。除环境、噪音、生育年龄过大等原因外,与遗传、疾病感染、药物三大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一项报告称,在我国的6000万残疾人当中,听力语言障碍的就高达205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679%,其中的80万人是不满7岁的儿童,这不能不说是个惊人的数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耳聋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预防。特别是疾病和药物因素造成的耳聋,预防、减少甚至避免其发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事。

     

    遗传因素

    专家提醒说,对耳聋的预防要从婴幼儿开始,先进的耳声发射仪器在婴儿出生37天内就能准确地测定出孩子耳细胞的功能。预防和治疗耳聋若如能从此时开始,效果自然是比较理想的。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孩子在出生6个月后就应该对周围普通的响声有反应,八九个月时就应该会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如达不到这一程度,就有患听力语言障碍疾病的可能,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

     

    疾病因素

    疾病感染因素造成的耳聋,主要来自一些高热性疾病和中耳炎后遗症。对它们的预防也不是太难的问题,前者的要害是及时控制高烧和抽搐,后者的要害是完全杜绝感染。

     

    药物因素

    另外,还要坚持为婴幼儿定期投放免疫性药物,以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药物因素造成的耳聋,一是来自母体,母亲怀孕期间发生过病毒感染、乱用药物和过多地接触X线照射等,为孩子的耳聋埋下了病根;二是来自婴幼儿本身的不合理用药,过量使用了诸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抗生素,毒性反应最终夺去了他们的听力。因此,除了母亲在孕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外,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应尽量限制对耳毒药物的使用,必须使用时也应严格控制剂量。

     

    年龄因素

    老年性耳聋,是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状况变化而发生的生理性听力退化。血管的老化、血脂的增高、一些必要营养素(如维生素D)的缺乏等,都会影响到耳部的供血,造成耳部营养状况不良,久而久之,人的听力自然就下降了,耳聋也随之出现了。从科学道理上讲,这种现象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推迟和减少的。积极的措施很多,比如减少颈椎部骨质增生的发生、预防高血脂症的形成、改善耳部的微循环状况、增加富含维生素D成分的食品、加强全身锻炼等。中药中的一些补肾药对改善听力、推迟耳聋进程有辅助作用,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预防耳聋

     

    掩耳,对避开噪音对耳部伤害确实是简单可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避开嘈杂的环境,采取一些减少噪音的措施是重要的(如减少在机器隆鸣、汽车飞奔的场合活动,不要将收音机、电视机的声音开得过大等)。

     

    当突入其来的噪音发生时,就要采取一些临时的应急措施,除迅速掩耳外,还可用棉花球塞住耳孔、把嘴巴张开、咀嚼口香糖或作咀嚼动作等。

     

    必要的听力锻炼,也是与上述防护措施相辅相承的方法,如经常对耳部进行按摩、有意识地使耳道鼓气(俗称“鸣天鼓”)等,以提高耳部对外界突发声音的应变能力。

     

    中医与耳的关系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人的听力是与肾的功能强弱有密切联系的:肾精充沛,能上充于耳,故听力聪慧,反应敏捷;反之,则听力减退,反应迟钝,甚或出现耳鸣、耳聋等病态。《灵枢·海论》中“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话,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耳通过全身的经络与机体的脏腑、气血连为一起,其中关联最紧密的是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三条经脉。如上述经脉感受病邪时,耳部就会发生疾病,最常见的是风热和湿邪为患,引起耳痛、红肿、流脓、耳鸣和听力减退等。根据这一理论,中医创造了通过望耳来判断相关疾病的诊法和耳针疗法。

     

    中医认为,在气血充盈、正气旺盛的情况下,人的耳对称生长、肉厚润泽。

     

    如耳形小肉薄、色枯无荣,则是肾虚的表现;色白无华,为感寒之象,也可见于垂危之人;色青而黑为病痛,色黑而焦是肾水亏极;色红且肿,为火盛之状,或为肝胆湿热,或为麻疹先兆。耳内流脓,黄脓曰“聤耳”,白脓曰“缠耳”,红脓曰“耳风毒”,臭脓曰“耳疳”,清脓曰“震耳”,皆由风热上壅所致,或责之于肝胆湿热,或责之于肾虚相火上攻。

     

    掩耳盗铃,固然是自欺欺人的蠢举;掩耳避害,却是积极的防护举措。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耳是非常重要的,失去对各种美好声音的享受实在是人生之大不幸。2000年,国家卫生部等10个部委共同签发文件,确定每年的33日为“全国爱耳日”,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的爱耳意识,加强对耳病的防治,以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