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车找人 > 正文
    购物车
    0

    “一窍不通”成语里的养生话题

    健康中国     2017-07-18 12:36:11     浏览:3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健康中国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一窍不通”成语里的养生话题


    中医宝典

    编者按

    中医认为人有九窍,即头部七窍及前后二阴。《古今医彻》曰:“人体九窍,阳七,阴二,皆五脏主之。”头面部的七窍,又称上窍、清窍、阳窍,人体清阳之气出于上窍,即眼二、耳二、鼻孔二和口的统称。阴窍有二,指前后二阴,又称小窍,为人体气化产物(如尿、便)排出通道。

     

    窍不通,是其本身或整个机体出现病理的征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窍”?“窍”对于养生有什么意义呢?

     

    成语“一窍不通”的由来

     

    成语“一窍不通”源出《吕氏春秋·贵直》:“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也。’”高诱注:“圣人心达性通,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矣。”昏庸暴戾的纣王沉迷酒色、枉杀无辜,使民不聊生、国家不安,其叔父比干的忠言劝谏他听不进去,反而听信宠妃妲己的妖言,让比干剖心来证明自己的忠诚,真是够残暴的举动了。这何止是一窍不通,简直是鬼迷了心窍! 



    “一窍不通”的成语,是从孔子的话中引申出来的。窍者,“孔”也,凡指人一身之孔窍,孔子话中指的是心。连一窍都不贯通,那就是什么也不明白的意思,后人用它作为比喻,以讽刺那些无知、糊涂和愚蠢的人。

     

    窍的生理学作用

     

    根据“窍”的文字学定义,在生理学中,“窍”通常是指人头面部对外有开口的两目、两耳、两鼻孔、口“七窍”和前阴、后阴二窍。这些孔窍与人全身的组织器官息息相通,共同完成机体所担负的各种功能活动;窍不通,则是其本身或整个机体出现病理的征象。所以,窍不仅是外表美和生理基本需要的条件,而且与人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机体的每一个窍都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它作为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外与周围环境相连,内与脏腑组织相通。生理上,有与机体内脏共同完成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病理上,能与机体内脏共同承担病邪侵害的风险。也就是说,它一方面是机体感受外邪的通道;一方面又是机体排邪的通道。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足见其作用之重要了。

     

    关于这一点,中医典籍《灵枢·脉度》中说得清楚:“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知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祖国医学把官窍与机体的这种有机联系,总结为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前后二阴与肾有紧密关联,故也归属于肾。

     

    七窍的作用

     

    鼻,居面之中,有“山根”、“面王”、“天柱”、“王宫”、“准头”的称谓。它为机体呼吸之门户,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呼吸、嗅觉、发音无不与鼻发生瓜葛。

     

    鼻和肺的协调作用发挥得正常,则呼吸自如,香臭分明,许多通过鼻侵入的疾病就会明显减少;反之,则呼吸不利,嗅觉失灵,许多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临床上常见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病的感冒、咳嗽等,无不与上述因素有关。

     

    根据这一原理,医生运用宣肺的桔梗、桑白皮等药物以通鼻窍,运用通鼻窍的辛夷、薄荷等药物以宣肺气,二者互为因果,共同构筑着机体防病疗疾的健康体系。

     

    ◎舌

    舌,是口腔中任意运动的器官,具有感受味觉、协助咀嚼、辅助发音等作用,与心关系最为密切,故又有“舌为心之苗”之说。

     

    土肥则苗长,苗壮则土沃。舌的生理与心直接发生联系,心的疾病也必然影响到舌。心血虚,可见舌红少津;心火盛,可见舌烂疮生。

     

    通过滋心血、降心火的疗法,就可以达到使舌的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由于“心之本脉系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成为反映身体内在情况的一面镜子,为医生正确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目

    目,位于头面前沿,左右各一,主管人的视觉,是肝联系外界的窗口。在生理条件下,肝藏血以濡养双目,人才有两目炯炯和神采奕奕,才能尽观天下之风采,透视人间之冷暖。

     

    一旦出现病态,肝病就会在目上有明显的表现,如两目干涩,是肝阴不足的反映;夜盲视弱,是肝血亏虚的症状;目赤肿痛,是肝火上炎的表现等。

     

    治肝以疗目,分别用龟版、栀子、阿胶、龙胆草之类;治目以养肝,分别用菊花、木贼、白芍、枸杞子之属。同病相连,祸福与共,在临床上,肝与目的关系确实是难解难分的。

     

    ◎口

    口,位于面下部的正中央,人的饮食、消化、言语无不与它发生关系,与脾的关系尤为亲近。

     

    观察脾的病变,主要是看口唇、口腔内的异常变化。口唇红润,口腔内津液适中,说明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口唇苍白无华或鲜红干裂,口内干燥缺津或有异味,均说明脾的运化功能失司。口舌生疮为热,口淡无味为虚,口感粘腻为湿等。

     

    病从口入,许多致病微生物随人的饮食而下,是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肠道病、肝胆病等)的主要根源;祸自口出,许多疾病也可以通过口的途径传染给他人。

     

    ◎耳

    耳,位于头部的左右两侧,主管人的听觉。前后二阴,位于人的下肢与腹背连接处中心的前后,是排泄大小便和生儿育女的通道。

     

    它们与肾密切相关,肾强,则耳聪、二便正常、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肾弱,则耳聋或耳鸣、二便过多或偏少、生育能力差或无生育能力。

     

    从肾论治,可以提高的人听力,治疗耳聋、耳鸣,二便失常(如尿频、癃闭、淋证、脱肛、痔漏等)和生育能力缺陷(如不孕症、不育症等)。同样道理,强化耳与二阴的功能,对强肾也是有利的。

     

    窍以体为本,体以窍为用。一窍不通,则病有所生,体有所弱;诸窍不通,则病必深重,体必弱极。通窍以健体,健体以通窍,治病求本,本为一体。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