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名昭著的 "废止中医案"
(1)施行旧医登记, 给予执照方能营业, 登记限期为一年。
(2)限五年为期训练旧医,训练终结后, 给以证书。无此项证书者停止营业。
(3)自1929 年为止, 旧医满50 岁以上、在国内营业20年以上者, 得免受补充教育,给特种营业执照, 但不准诊治法定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书等。此项特种营业执照有效期为15 年, 期满即不能使用。
(4)禁止登报介绍旧医。
(5)检查新闻杂志, 禁止非科学医学宣传。
(6)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废止中医案"。曾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余云岫,是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他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等同于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欲废止清除而后快。
同年2月,上海《新闻报》首次披露此事。消息传出,举国上下中医人士义愤填膺,全国为之震动, 医学界的有志之士热血沸腾,纷纷请愿, 要求撤除该提案。全国中医界空前大团结、大觉醒,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废旧医”风潮。 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以刊物号发起了对“取消旧医药”的抗命,上海市中医协会首先发起召开上海市医药团体联席会议,邀集神州医药总会、中华医药联合会、上海中国医学院、医界春秋社等40余个中医药团体的代表商讨对策。
会上决定筹备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定会期为3月17日。
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
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等巨幅标语,高呼"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
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上海中医药界全力支持大会,罢工半天并提供全部交通工具。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
改称中医为国医
抗争的胜利!
社会公众为了表示对大会的支持和拥护,上海中医药界停业半天,并在药店门前张贴了许多醒目的标语,如"拥护中医药就是保持我国的国粹"、"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声援口号,一时间群情激愤,运动的浪潮颇似"五四"运动在中医问题上的重演,可见废中医是何等地违背民心。
国民政府没料到会造成如此轩然大波,当时正值召开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叶楚伧、李石曾、薛笃弼等人亲自接见了请愿代表并表示慰问。这迫使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示对中医并无歧视,并向代表表明:该提案虽获通过,但暂不执行;改称中医为国医;同意成立"中医学社"。
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
中医极有可能被不明真相的中国人自己消灭!
中国国医节,我们来了解真相
中华儿女该觉醒了!
打着「科学」的旗号说中医不科学,这样就绕开了中医安全有效廉价等最具竞争力的几个方面。从思想上让老百姓知道科学是最好的东西,中医不科学,所以中医不好。几代人下来,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中医,看都不看中医。如果中医消亡了,中国文化将失去最后的阵地!#中医#中医文化#科学#洛克菲勒#阴谋#中医黑#热门#消灭中医#中国文化#资本阴谋
视频号
失去中医,将是全人类的损失
张伯礼:疫苗特效药总是滞后的,而中医药总是现时的!未来再有疫情,还得靠中医!#张伯礼#中医#疫情
民间中医动了谁的奶酪?
#郭继承 人家明明能治好病,非得说人家非法行医!你的道理呢?你的道理就是你脑子里所谓的西医的标准!凡是不符合西医标准的,你就是不科学的,愚昧的,落后的。你把西医当框架了!#中医#非法行医
视频号
中国国医节
3月17日
时光如梭,3月17日,是第93个【中国国医节】纪念日。
也许你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一个节日,但它今年却已经是第93年了。
“中国国医”即“中医”(包含传统中医、皇家御医、草医、村医民间医、道医、佛医、21世纪食疗医、苗医、藏族医、白族医、瑶族医等少数民族医),作为我国的国粹和国宝,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沉淀的结晶,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中国国医节】这个值得国人永远铭记、感恩和纪念的重大历史时刻,如今几乎被国人遗忘!一个可怕的事实是:知道3.17【中国国医节】这个节日和该历史事件的中医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有多少老百姓知道这个节日……
3.17是【中国国医节】,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
自称是中医的人,如果忘了这个伟大的节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
知道而不去纪念,就更对不起中医先祖们的抗争!
希望全体中医药界同仁、中医协会组织机构单位、中医药大健康企业、广大热爱中医的自媒体作者、大V号、网红主播、广大致力于复兴中医和中华文化、广大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仁人志士都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团结起来,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3.17【中国国医节】!让我们永远铭记并感怀93年前中医先辈们和国家有志之士们的努力, 让中医中药继续闪光, 并代代传承、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复兴!
△△△△△△
历史上的中医十大名家
二、脉学介导者--扁鹊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三、外科之祖--华佗
华佗(?—208) 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四、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五、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六、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41—682)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七、儿科之祖--钱乙
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辩证证治的范例。
八、法医之祖--宋慈
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九、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十、《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
△
比中医药现代化更迫切的,
是中医传承
现在关于中医药的介绍,大部分都集中在医药典籍、古代名医著作等等历史性的话题,那也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医最好的时代在过去?或许,现在中医药产业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只有先传承下来了,才能谈其发展。
好在国家层面和民间都非常重视中医中药的保护和传承。2015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说,号召人们重视对中医的传承。
国家层面也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尽管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很多人存在偏见,但国家层面对中医文化的呼吁和传承重视度益发高涨。
传承中医,需要行动
要纪念请先明晰历史,
要发扬请先吸取教训!
“ 中国国医节 ” 正是在提醒我们关注、了解、学习中医养生知识,传播中医文化,发扬国医国粹,让中医药学以及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从今天起,希望你能记住这个日子,这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掉的日子!
愿天下的中医人们加倍努力, 传承好自己的技艺, 复兴中医!振兴中华! |
公众号医经读者交流群成立了
扫码加小编并注明进群
本文由公众号医经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是为了传播中医文化,不会用于营利!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完——
医经
民国期间要废除中医,结果……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学习正统中医
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